接受葡萄牙CNN訪問

台灣與葡萄牙關係二三事

—-  推廣台灣形象的幾個巧思

—-  順便談談地緣政治新時代外交人員的18般武藝

筆者2022年中奉調葡萄牙,當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數月,歐洲重新認識到獨裁國家發動領土擴張戰爭對人權、經濟、世界秩序的殘酷事實,對中共破壞區域穩定的擔憂也在增加。由於台灣地緣政治及對民主國家產品供應鏈的重要性,使得政經、媒體各界對台灣的關注增加。這正是加強推動對外關係,推廣台灣在葡語世界形象最好的時機。筆者因此得到許多接受葡語媒體訪問的機會,包括CNN Portugal、葡萄牙通訊社等葡語系國家主流媒體。

養兵千日,用兵一時,如何在短短訪談或其他活動中,對台灣留下深刻印象,需要運用一些巧思。在此分享筆者在葡萄牙推廣台灣形象的經驗…

有圖有真相、看圖說故事…

電視記者來訪半小時或一個小時,播出畫面通常也不過數分鐘,如何在最短時間內,精準傳達訊息,需要平時就充足準備,除了政策論述要簡單有力外,最好能圖文並茂。以CNN記者為例,從進門開始,先邀請參觀福爾摩沙藝廊,進行走動式簡報,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筆者運用多年,隨時更新的兩岸關係圖,幾分鐘內就能說明台灣近代對外關係及兩岸互不隸屬的歷史事實。

葡萄牙、巴西等葡語系國家長年受中國大外宣影響,始終對大中國有一種迷思,對台灣及兩岸真實關係缺乏了解。如何用簡單有力的方式,說明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國數十年來的恩怨情仇? 我最精簡的葡萄牙語說法是: 「兩岸原本是兄弟,大哥被小弟趕出門後,在外獨立門戶,小弟長大了不甘做小弟,篡位大哥在聯合國的席位不夠,還想當爸爸,還說大哥現在外面住的房子也是他的」。這個論述重點就在於長幼有序,中華民國是1912年創立的,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在1949年才成立。這個事實,最近也被賴總統公開說穿,引起所謂「祖國論」的討論,老共啞巴吃黃蓮,無法反駁,只能跳針式的八股反應。我國外交政策似乎已從務實、踏實,逐漸演變為事實外交。俗話說事實勝於雄辯,應該是我國外交有力的方向。

【參見(圖1),有圖有真相之兩岸關係篇】

親愛的,我把代表處變成藝廊了…

【參見(圖2)親愛的,我把代表處變成藝廊了】

基於開放辦公室的理念,運用既有經費,將代表處約三分之一的空間,運用迪化老街、寺廟、布袋戲、故宮、廟會活動、美濃農家、101大樓觀光景點等為主題的海報牆,加上燈籠、紙傘、布袋戲偶、老人茶具、故宮珍藏複製品等實體展示,讓整個代表處變身為福爾摩沙藝廊。以大量廟會等東方元素,吸引葡國人士的眼球…

利用訪賓來拜會、洽公等機會,順道參觀,以輕鬆方式述說台灣故事。訪賓會不由自主的拍照留念,並在社群分享,這樣就能增加台灣的曝光度。有訪賓分享說,從來沒有看過在葡駐外館處如此特別。上述CNN的專訪,台北夜景牆成為影像焦點,隨著CNN葡萄牙台節目,放送到約兩億餘人口的葡萄牙語地區與國家,成了最便宜的文宣。

訪賓來訪由官式的對話,轉成活潑的走路式簡報,拜會時間從半小時,延長到一、二個小時,常流連忘返。筆者還拆了一台個人的舊Iphone,以及隨手拆解的一片電子電路版,讓訪賓親自體驗發覺生活四周的產品都有台灣晶片,然後以台灣長期受到中共施壓的外交孤立,但台灣晶片早已無處不在(Taiwan esta em todas)的事實,說明台灣的韌性。

【參見(圖3) 在網紅級海報牆前,接受CNN訪問截圖】

【參見(圖4)台灣晶片無所不在,突破中國外交孤立】

福爾摩沙藝廊,走出去!

代表處的福爾摩沙藝廊,參觀人數畢竟有限,所以一定要走入群眾。利用每年參展里斯本旅展(BTL),將藝廊精華縮小到一個3公尺平方的攤位,算是藝廊的移動版,同時邀請記者採訪、舉行攤位攝影比賽等,增加葡國民眾的黏著度,每次都吸引數百葡國民眾參加,是展場上少有的東方特色攤位,獨樹一格,特別引人注目。
【參見(圖5) 行動福爾摩沙藝廊進軍里斯本旅展,攜手三太子接受訪問】

講一下嚴肅的事: 事實外交的一個重要事實–2758號決議案真相

近年在美國等相同理念國家開始揭穿聯合國1971年2758號決議案遭中共擴大解釋並刻意誤導的情況。筆者早在數年前就注意到此一議題,除自2022年中起就開始向訪賓及往來政要友人解釋外,並將2758號決議案原文等資料,置入葡萄牙代表處對外葡文簡報說帖之中。在沒有大型投影設備的場合,則運用可隨身攜帶A3大小的簡報版,隨時拿出來說明,發揮超級業務員的精神。直接把原文拿出來看,再加上葡文註解,一翻兩瞪眼。中共所謂「根據2758號決議案,台灣屬於中國」的瞞天大謊,馬上被拆穿。決議文短短不到200個英文字,根本沒有提到台灣! 

【參見(圖6)2758號決議案解說板,以葡文拆穿對岸謊言】

善用小道具,增加簡報效果

台葡兩國吉祥物「熊雞共舞」! 

剛到葡萄牙的時候,盤點代表處的文宣材料,找到一個原觀光局設計的喔熊(OhBear)造型手拿板,以及葡萄牙觀光藝品店隨處可見的葡國公雞 Galo de Barcelos公仔。發現把這兩個造型放在一起很逗趣,在動態簡報中,還可以透過特殊效果讓他們一起跳舞。於是將兩個造型一起展示,盼望兩國「熊雞共舞」,加強友好交流。另外也順道介紹台灣黑熊的保育故事。筆者在巴西任內常問巴西朋友,有關巴西的代表性動物,但很難有共識,有的人說是大嘴鳥、有人認為是美洲豹等等。在葡萄牙,則大多數人都同意由公雞代表。不要小看這隻公雞,它的故事可是神奇的很,說來話長,有興趣的讀者,可以問一下,現在正夯的ChatGPT…

【參見(圖7) 福爾摩沙藝廊以熊雞共舞,推動雙邊關係】

有請三太子!

台灣的廟會文化,很能吸引外國遊客眼球。其中以電音三太子最受人矚目,也衍生許多生意人賺錢的模式,例如台灣歌手王彩樺在她的歌曲《保庇》中引入,立刻爆紅。這也算是台灣蓬勃發展的文創產業的例子。葡萄牙代表處資源有限,沒有能力引進電音三太子大型人偶,但是筆者找到了布袋戲偶的三太子,除了展示外,也隨身帶著參加各項演講等活動,以增加台灣形象的曝光度,三太子儼然成為葡萄牙代表處的虛擬館員。2022年台灣導演楊湘文的作品<太魯閣山月村>榮獲第15屆葡萄牙國際觀光影展兩項大獎,楊導演無暇來葡領獎,特別請葡處代領。頒獎當日筆者發現因時間緊湊,受獎人都不被允許致詞,於是筆者帶著三太子上台領獎,以無聲的方式,宣揚台灣的形象,獲得熱烈掌聲。這是善用道具,爭取注意力,深刻台灣印象的例子。

【參見(圖8) 有請三太子出席葡萄牙觀光影展頒獎典禮】

外交人員18般武藝再加一: 社群媒體經營

以前聽人家說,外交官要會打高爾夫球、跳舞、喝酒等(以上這些我都不會,還是考進來了)….進入外交部以後,上當時部長錢復的課,他說外交官有三把刀,就是領務、電務、會計….。時代在變,從剛進部時,每個科配置一部桌上電腦,變成現在每個人都有兩部電腦….進入網路行銷時代,外交人員需要鍛鍊的新的技能,就是社群網路經營能力。

舉凡貼文創作、短影音之編製技巧等都要隨時吸取新知磨練。筆者擔任館長除帶頭創作外,亦鼓勵同仁練習,常利用處務會議等場合,彼此討論分享經驗。筆者因葡語館處人力資源不足,下海當小編,又因年紀稍長,被戲稱老編。另為推廣社群媒體,除代表處簡報說帖外,每年自行設計的台灣形象桌曆、同仁公務名片等均有代表處臉書、x媒體及IG網站之 QR code,方便來賓掃描按讚推廣。

外交人員的其他武藝技巧,就看你認不認同!

福爾摩沙藝廊為節省經費及製作時間,所以有一些照片是筆者自己的作品,如此可以避免版權問題。海報牆的設計,也是筆者公餘自習 Adobe Ilustrator, photo shop等專業軟體,自己設計,除了省錢,也省去跟廠商溝通的時間跟唇舌,設計好了,直接請廠商大圖輸出就好了。

在視訊會談、酒會攝影、記者採訪等場合,要把背景經營好,才能夠為內容加分。

小小名片,一言難盡,不妨一併提供QR Code供友人方便進入相關網站,更進一步了解台灣。

Comments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